“以前只在课本里见过少年宫,现在放学能学巴乌、画影雕,还能操控无人机!” 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联珠镇第一小学的学生,道出了乡村学校少年宫带来的改变。
自2011年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组织实施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以来,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持续提供支持,依托乡村学校现有场地和设施,建设公益性课外活动场所,主要为农村未成年人提供免费素质教育资源,成为推进乡村素质教育、助力教育公平的重要力量。
14年间,从雪域高原到东南沿海,从西北边陲到中原大地,乡村学校少年宫在公益金护航下,不仅填补了乡村素质教育空白,更成为传承文化、培育新人、助力乡村教育振兴的重要阵地。截至2024年,乡村少年宫已覆盖全国多数地区乡镇,建成超4.2万所。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安排使用情况公告显示,“十四五”以来(2021年至2024年)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共投入7.27亿元支持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主要用于脱贫县新建乡村学校少年宫修缮装备补助以及已开展活动的乡村学校少年宫运转补助。
公益金为基 织就覆盖广泛的乡村教育网络
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发展,始终以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为核心支撑。自项目启动以来,公益金持续支持教育资源薄弱的脱贫县,从设施完善到师资培训,从日常运转到特色拓展,全方位保障少年宫“建得成、管得好、用得活”,逐步实现少年宫建设从零星分到全域覆盖的跨越。
在西藏,这一变化尤为显著。2011年至2024年,自治区财政累计落实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1.9亿元,支持671所乡村学校少年宫完善设施设备、培训师资,累计惠及学生约95万余人,目前已基本实现全区74个县(区)685 个乡镇全覆盖。如今,西藏乡村学校少年宫各项目学校积极开展德育、文化、艺术、体育等多门类且富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品牌活动,丰富学生课外生活,推动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有效衔接,弥补农牧区教育资源短板,深受当地师生、家长和农牧民群众欢迎。
同时,这样的成果也在多地呈现:湖北襄阳市累计投入专项资金592万元,建成各级乡村学校少年宫83所,实现乡镇全覆盖,惠及近10万名农村中小学生;陕西宝鸡、咸阳、铜川等地也相继实现农村乡镇少年宫全覆盖,其中宝鸡建成79所、咸阳建成81所、铜川建成28所。
从雪域高原的西藏到平原腹地的湖北,从西北省份陕西到华东地区江苏,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如同细密的丝线,织就了一张覆盖广泛、保障有力的乡村教育网络,让每一个乡村孩童都能就近享受优质课外教育资源。
特色为魂 公益金赋能文化传承与个性成长
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的投入,不仅为乡村学校少年宫提供基础保障,更支持各地立足地域文化、孩童需求,打造“一宫一品”“一校一特色”等特色教育模式,让少年宫成为文化传承的载体、个性成长的舞台。
在民族文化浓郁的地区,少年宫成为非遗传承的“活课堂”。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联珠镇第一小学,2015年4月在公益金支持下启动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同年5月正式开展活动,师生参与率达 100%。学校除开设音乐、体育、美术、科技等31个常规项目外,特意开设巴乌、刺绣、哈尼传统体育、牛腿琴、牛皮大鼓等哈尼族非物质文化传承活动班,覆盖40个教学班,其体育、音乐、绘画等活动团体多次在省、市、县展演比赛中斩获佳绩。
湖北襄阳市伙牌镇中心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打造渔鼓工作坊,邀请襄阳渔鼓非遗传承人郜大文现场授课,将文明礼仪、校园安全融入教学,编写渔鼓校本课程,让本土文化在孩童心中扎根。
在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少年宫成为传统文化与红色基因的“传承地”。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山霞中心小学,作为乡村学校少年宫省级示范点,依托“雕艺之乡”资源建立雕艺展示馆、影雕工作坊,校长表示“影雕锻炼孩子耐心与专注力,让他们在敲打中理解传统雕刻艺术”。
在注重实践创新的地区,少年宫成为能力培养与梦想启航的“试验田”。湖北保康县黄堡镇中心学校乡村学校少年宫开设创客空间,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学习无人机操作,该校学生喻晶晶坦言“操控无人机起飞盘旋,特别有成就感”。
陕西杨凌示范区乡村学校少年宫设立劳动实践基地,每年超1000名学生在此了解农作物生长与农业新技术;徐州市新沂市将少年宫与劳动教育、心理健康结合,组织种植、手工等劳动实践活动2000余场次,开展心理健康讲座、情景剧展演1000余次;三原县陂西镇中心小学少年宫“航模社团”在2023年世界机器人大赛陕西城市赛中,4名学生斩获奖项……
多样的特色课程,在公益金支持下落地生根,既让乡村孩童的个性得到释放、能力得到提升,更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基因、地域特色文化得以传承延续,为孩童成长注入深厚文化底蕴。
管理为要 公益金保障项目长效规范运行
乡村学校少年宫的持续发展,离不开规范的管理与多元的资源整合。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在保障运转的同时,也推动各地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整合多方资源,确保项目高质量、可持续运行,真正发挥育人实效。
江苏省徐州市在这方面探索出了成熟模式。为保障少年宫建得好、管得严、用得实,徐州市多部门联合制定管理细则、辅导员职责等制度,要求各校成立管理办公室,由校长统筹运行,且制度与职责全部上墙,实现有规划、有部署、有督查。资金上,通过中央公益金+地方配套+以奖代补的模式,确保每所少年宫年经费不少于3万元,其中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占比超60%,主要用于器材更新与师资补贴。
在资源整合上,以徐州市为例:师资方面,除本校教师兼任辅导员并接受培训外,还招募“五老”人员、民间艺人等760余人任校外辅导员,实现全覆盖;阵地方面,整合35个地方特色阵地作为融入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如新沂市草桥镇周嘴中心小学依托农业实践基地开设“小农夫”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农业知识、体会劳动价值。
规范的管理体系与多元的资源整合,让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的效用最大化,确保乡村学校少年宫不仅能建起来,更能转起来、活起来,长期为乡村孩童提供优质教育服务。
14载春秋,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持续为乡村学校少年宫注入动力。从覆盖网络的搭建,到特色课程的培育,再到管理体系的完善,每一笔资金都化作照亮乡村孩童成长的光。
如今,乡村学校少年宫已成为乡村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文化传承的重要平台、教育公平的重要支撑,让千万乡村孩童在兴趣培养中拓展视野,在文化浸润中坚定自信,在实践锻炼中追逐梦想。未来,这股公益力量将继续为乡村教育振兴、为孩童全面发展,书写更多温暖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