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公益而生,为公益而行。1987年至2024年,湖北福彩共销售福利彩票1306.75亿元,共筹集福彩公益金394.46亿元,为我省乃至全国社会福利和社会公益事业作出了应有贡献。
为帮助社会各界进一步了解湖北民政“民政为民、民政爱民”情怀和湖北福彩“扶老、助残、救孤、济困”发行宗旨,本报自10月28日起推出“公益福彩·情暖荆楚”系列报道,展示部分优秀福彩公益金项目情况。今天刊发系列报道第四期。
“助残”是福利彩票的发行宗旨之一,残疾人是福彩公益金重点资助的群体。一笔笔福彩公益金、一个个公益项目、一场场关爱活动……湖北福彩始终以实际行动践行助残承诺,用心托起残疾人的生活梦想,持续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随州:就业增收为残疾家庭点亮微光
福彩公益金的温度,不仅体现在即时的救助帮扶上,更在于长效的赋能成长,让残疾人的生活更便利、更有尊严,也为他们创造更多人生机遇。
随州市曾都区城区16—55岁的残疾人有1200多人,其中肢体二级残疾的有500多人,精神障碍四级有100人,这将近600残疾人中,有四分之一以上因家庭医药费开支大、家庭无劳动力导致收入微薄、家庭负担大等原因成为低收入家庭。
针对曾都区城区残疾家庭收入低、就业难的情况,随州市曾都区涢水街道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开展“灿如微光·创未来”曾都区城区低收入残疾家庭就业增收项目。项目通过技能培训、产品生产、公益集市展示销售、直播销售、挂网销售、志愿者讲师团队培育、激活慈善资源、社区成品展示的方式,培养残疾人饰品制作、花束包装、烘焙、视频剪辑等生存技能,并反哺慈善基金,从而实现“就业+慈善”的双重效果,帮助20多位残疾人实现家门口稳定就业,实现每月增收,提升残疾人的自信,减轻残疾人的家庭经济负担。
通过电商行业的培训,项目有效提升了学员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学员不仅在技能培训中获得成长,还通过实践活动建立了更广泛的社会支持网络,增强了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认同感,有助于打破残疾人就业过程中的障碍,使他们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中。
随州市曾都区开展社区残疾人家庭就业技能培训。
黄冈:精准保障残疾人“两项补贴”
近年来,黄冈市黄梅县高度重视残疾人两项补贴工作(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将其列为重要的民生实事工程。
在福彩公益金的支持下,黄梅县每年均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残疾人两项补贴的发放。据统计,2024年,累计投入福彩公益金602万元用于此项工作。福彩公益金的注入,极大地稳定和强化了残疾人两项补贴的资金链,确保了政策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为15242名符合条件的残疾对象提供了稳定可靠的基本生活与护理保障。
“每个月买米买油的钱基本有着落了,压力小多了。”家住蔡山镇竹林村的吕大姐(化名),肢体一级残疾,挣得的工资刚好维持生活,每月发放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加上低保金,是吕大姐的“生命钱”。
为确保福彩公益金使用的精准、高效和透明,黄梅县在残疾人两项补贴工作中探索并实施了多项创新管理机制。
“一卡通”直达发放。所有两项补贴资金(含福彩公益金部分)均通过社会保障卡“一卡通”平台直接发放到残疾人或其监护人账户,减少中间环节,杜绝截留挪用,确保资金安全、及时、足额到账。
大数据精准比对。建立民政、残联、人社、公安、卫健等部门数据共享和定期比对机制。利用省级信息平台,自动核查残疾人证状态、低保/特困身份、户籍变动、生存状态等信息,实现补贴对象精准识别、动态管理,有效防止“错补”“漏补”“重补”“死亡补”等问题。福彩公益金为信息系统的维护和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主动发现+主动服务”机制。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依托乡镇、村残协专委等基层力量,对疑似符合条件但未申请的残疾人进行主动摸排和宣传告知,协助其办理申请手续。对行动不便的重度残疾人提供上门服务。福彩公益金支持了基层服务网络建设和人员培训。
全流程公开透明。补贴政策、标准、申请流程、发放情况等信息在村(居)务公开栏等平台长期公示,并利用福彩公益金宣传契机,广泛宣传两项补贴政策及福彩公益金的贡献,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和审计监督。
这些创新举措,确保了福彩公益金在残疾人两项补贴领域“好钢用在刀刃上”,每一分钱都精准滴灌到最需要的残疾人身上,让公益温暖真正惠及实处。